亚洲各国的人口结构多元化,既有X世代,也有Y世代和Z世代。
在鼎睿《2024年新兴亚洲中产阶级消费者调查》中[1],我们在六个主要新兴亚洲市场采访了总共7,080名消费者。25至50岁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是我们此次调查的重点关注群体,因此样本显著偏向年龄介于28至43岁的Y世代或千禧一代(该群体占全部调查样本的72%)。此外,44岁及以上的X世代在调查样本中的占比为14%,余下13%则是25至27岁的Z世代消费者。
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Z世代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预计到2025年,Z世代将至少占亚太区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例如,中国的Z世代人口数量估计为2.33亿,占家庭支出总额的13%。[2]Z世代是在技术进步和社会规范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了解他们的消费态度和行为特征,对有意进军这一新兴市场的保险从业者而言至关重要。
如今,保险行业正在利用多种策略吸引Z世代消费者。有些公司聚焦提供能够满足Z世代的独特服务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有些公司则侧重利用数字互动和社交媒体平台接触Z世代消费者。此外,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包容在推动Z世代消费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查结果反映出不同世代各异的消费态度和风险偏好。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差异通常是小而渐进的。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多数Z世代仍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或仍在读书,他们的财富积累较少,成为家庭经济支柱的概率较低。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家庭财务决策中坚持自己的立场,或对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充满信心。
我们观察到,Z世代中最年轻的群体,也就是所谓的“Zoomers”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眼下,亚洲中产阶级Z世代还比较年轻,多数处于中产阶级的中低阶层。尽管如此,与千禧一代和Y世代相比,他们更有抱负,也更自信,强烈渴望实现阶层上升。在自行评估金融知识水平时,Zoomers的自信度同样更高,更可能认为自己金融知识水平非常高或达到金融专家的水平,类似于年龄较大且经验更丰富的Y世代。
在保险意识方面,Z世代消费者通常对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了解较少,无论是人寿及健康险还是财产及意外险。尽管如此,网络安全保险却是一个例外,反映出Z世代的网络安全意识比千禧一代和X世代更高(参见图1)。这可能一方面是因为Z世代他们的数字原生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对网络安全的关注。
资料来源:鼎睿《2024年新兴亚洲中产阶级消费者调查》
Z世代担忧的健康问题多种多样,虽然他们与老一辈人一样忧心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但相比之下,他们更为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这反映出为Z世代量身定制保险产品时提供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这一调查结论也与早期的研究结果一致——Z世代在探讨心理健康问题上态度更为开放,寻求帮助和使用心理健康服务的概率更高。一项针对中国、美国和英国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Z世代也更倾向于购买健康产品和服务。[3]这可能缘于Z世代更熟悉数字平台,擅于利用数字平台获取信息,有助于降低心理疾病带来的污名化和鼓励自我诊断。
资料来源:鼎睿《2024年新兴亚洲中产阶级消费者调查》
各类研究表明,与老一辈相比,Zoomers自评压力和焦虑水平都更高。例如,在美国,研究结果显示Z世代的人生乐观度最低,情绪和社会幸福感水平都较低。[4]
在新兴亚洲,中产阶级的Z世代个体表现出与X世代和Y世代同样的压力水平。与千禧一代和X世代类似,他们同样认为自己是父母的主要照顾者。尽管这种责任给他们带来自豪感,但也增加了他们肩负的压力。此外,他们在工作和社交生活中经历的压力比年长的同辈更多。
资料来源:鼎睿《2024年新兴亚洲中产阶级消费者调查》
对于保险从业者而言,了解亚洲新兴国家Z世代的特征和关注焦点非常重要。Z世代群体对个人发展的雄心壮志、对健康的担忧和数字意识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凭借能够满足其特定需求和偏好的定制保险产品,保险行业定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这个不断增长的细分市场并培养长期稳健的客户关系。
[1]请参阅《释放潜力:亚洲中产阶级女性与老年护理》(Unlocking Potential: Asia’s Middle-Class Women and Old Age Care),鼎睿再保险
[2]“Z世代在亚洲”(Gen-Z in Asia)”,SIAPARTNERS,2023年9月28日。
[3]参见麦肯锡公司和“对待心理健康的代际差异(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Approaching Mental Health)”,FHEHealth。
[4]《解决Z世代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行为健康挑战》(Addressing the unprecedented behavioral-health challenges facing Generation Z),麦肯锡公司。